首页 > 标准知识
标准知识

政府报告!标准化的变革和走向

2025-03-06

2024-2025年

《政府工作报告》中标准化

的五大变革与走向

昨日,《中国标准化》微信公众号以图表的形式梳理了2024年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标准”的内容(详见文末),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以下规律和特点,形成本文,仅供广大标准化工作者参阅。

一、全域覆盖:标准化从经济领域向社会民生全面渗透

民生保障领域标准体系化。2024年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保障类“标准”条目占比显著提升。例如,2024年提出提高“一老一小”个税扣除、医保补助、养老金等标准;2025年进一步强化环保安全强制性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这表明标准化已从传统产业领域向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延伸,成为保障社会公平、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绿色低碳标准成为新焦点。2025年明确提出“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要求在建筑、农业、金融等领域制定绿色标准。例如,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住房标准,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标准,以及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这反映出标准化在助力“双碳”目标、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社会治理标准化加速。2024年提出“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2025年强调“健全低保标准确定和调整机制”“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中的支出标准创新”。这些举措表明标准化正在深度融入社会治理,通过统一规则、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效能。

二、质量引领:标准化驱动产业升级与国际竞争力提升

产业标准迭代升级。2024年提出“实施标准提升行动,构建高质量标准体系”,2025年进一步要求“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结合搜索资源,我国正通过缩短标准制定周期(如国家标准平均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18个月)、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6G等领域),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例如,18部门行动计划明确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超前布局标准,以标准引领技术创新。

品牌建设与质量支撑。2024年强调“打造更多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2025年提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这表明标准化已成为提升产品质量、塑造国家品牌的核心抓手。通过制定严格的质量分级标准、推动服务消费体验标准升级,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数字经济与新基建标准突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区块链、分布式数字身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标准被多次提及。结合搜索资源,我国正加速布局6G、元宇宙、数据安全等前沿领域标准,推动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如新型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三、开放协同:标准化助力制度型开放与国际规则对接

国际经贸规则深度融合。2024年提出“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2025年强调“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搜索资源显示,我国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动中外标准互认(如消费品标准与国际一致性达95%),提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例如,18部门行动计划明确“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体系兼容。内外贸一体化标准衔接。2025年要求“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快解决标准认证问题”,这与搜索资源中“统筹推进标准化与科技、产业、金融对外交流合作”的方向一致。通过统一国内外市场规则(如自贸协定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调),我国正以标准化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外资国民待遇与制度型开放。2025年明确保障外资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平等参与权,这与《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的“推动标准制度型开放”相呼应。通过完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领域的标准规则,我国正营造更透明、公平的营商环境。

四、改革创新:标准化治理体系向市场化、数字化转型

政府与市场协同供给。2024年提出“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2025年强调“拓展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空间”。结合搜索资源,我国正推动政府标准与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协同发展,通过“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实现标准供给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

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深度联动。2025年提出“完善科技成果标准转化机制”,搜索资源显示,我国已建立科技项目与标准研制同步部署机制,要求重大科技项目产出标准比率达50%以上。例如,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标准研制与技术攻关并行,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数字化赋能标准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金融标准”“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等高频出现,反映标准化工作正加速向数字化转型。搜索资源指出,我国正探索机器可读标准、开源标准等新型模式,推动标准化与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融合,提升标准实施效率。

五、动态调整:标准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

标准动态更新机制。2024年提出“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2025年要求“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结合搜索资源,我国通过缩短标准制定周期、建立标准比对分析机制(如消费品标准年度更新率超20%),确保标准与技术迭代、市场需求同步。

重点领域精准施策。例如,针对“适老宜小”产品安全、充电桩安全等民生痛点,2025年明确制定专项标准;针对产业链安全,实施“标准化助力稳链工程”,强化工业母机、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标准攻关。这体现了标准化工作聚焦短板、精准发力的特点。

2024-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标准化工作呈现出“全域覆盖、质量引领、开放协同、改革创新、动态调整”五大趋势,既呼应《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的“四个转变”目标,也体现了标准化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福祉、参与全球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未来,随着标准体系向更高质量、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标准化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图据“中国标准化”,特此声明致谢。

03cde6eed7a1d4b019539d2024885016.jpg

© 2025 华盛通标标准研究院/华盛通标(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25106059号-1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