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标准知识
标准知识

怎么办?严格国家标准研制周期

2025-03-01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印发的《关于严格国家标准研制周期管理的通知》,犹如一记发令枪响,为国家标准研制工作划定了明确的时间赛道。

在这一新规之下,国家标准申报单位、起草单位以及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应该怎么办?《学习标准化》平台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国家标准申报单位:谋定而后动,精准发力
(一)强化前期调研与规划。申报单位在提出标准研制申请前,应开展全面深入的市场调研。深入了解行业内各企业的生产现状、技术水平以及对标准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精准定位标准研制的核心目标与关键内容。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申报单位需对电池续航、充电速度、安全性能等关键指标进行详细调研,明确标准研制的重点方向,避免在申报后因方向不明导致研制过程反复调整,从而延误周期。
(二)优化申报材料准备。精心准备申报材料,确保内容详实、准确、规范。申报材料应充分阐述标准研制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预期效益,同时详细说明研制计划与进度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研制时间表,充分考虑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以应对突发情况。如在申报智能家电相关标准时,需对智能控制技术、互联互通协议等复杂技术内容进行梳理,将研制工作细化为多个阶段,并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使评审专家能够清晰了解申报单位的研制思路与计划,提高申报成功率。
(三)加强与相关方沟通协调。积极与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在申报阶段,及时了解各方对标准研制的意见和建议,对申报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在研制过程中,及时反馈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争取各方支持与协调。如在申报绿色建筑标准时,与住建部门、建筑材料企业、科研机构等加强沟通,共同探讨标准中的技术指标和实施路径,确保标准既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又具有可操作性。
二、国家标准起草单位:高效执行,精益求精
(一)组建专业高效团队。挑选具有丰富行业经验、专业技术知识和良好团队协作能力的人员组成标准起草团队。成员应涵盖标准涉及领域的技术专家、标准化专业人员以及熟悉行业法规政策的人员。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建立高效的沟通协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例如,在起草智能制造标准时,团队中既有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骨干,又有标准化领域的资深专家,还有熟悉制造业政策法规的人员,他们各司其职,共同推动标准起草工作。
(二)制定详细研制方案。依据申报方案和项目计划,制定详细的标准研制方案。将研制工作分解为多个具体任务,明确每个任务的工作内容、时间要求和质量标准。合理安排工作进度,采用并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如在起草食品添加剂标准时,将标准研制工作分为资料收集、实验验证、征求意见、文本编写等多个任务,各任务并行开展,同时严格把控每个任务的时间节点和质量要求,确保整个研制工作按时完成。
(三)严格质量控制。在标准研制过程中,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标准中的技术内容进行充分的实验验证和数据分析,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广泛征求行业内各方意见,对反馈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合理采纳并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加强内部审核,确保标准文本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编写规范。如在起草医疗器械标准时,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和数据分析,验证标准中的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同时广泛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监管部门等各方意见,对标准进行反复修改完善,确保标准质量。
三、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统筹协调,严格监管
(一)加强项目管理与跟踪。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对国家标准研制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利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实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对进展缓慢的项目进行重点关注和督促。如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标准研制项目,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掌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对研制周期超过计划进度50%仍未完成关键任务的项目,及时与起草单位沟通,了解原因并提出整改要求。
(二)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国家标准申报单位和起草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组织开展标准研制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标准化知识和技能水平。对标准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进行研讨和解决,确保标准的技术内容科学合理。如针对新兴的人工智能领域标准研制,组织专家开展专题培训,为申报单位和起草单位讲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标准体系架构以及标准研制方法,同时针对标准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组织专家进行研讨,提出解决方案。
(三)严格监督与考核。严格执行标准研制周期管理制度,对超期项目按规定进行处理。对项目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与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评价、经费支持等挂钩。对标准研制周期严重不达标且项目计划完成情况排名靠后的技术委员会,严格按照规定作出暂停标准立项等处罚决定。如对连续两个年度标准研制周期严重不达标的技术委员会,暂停其标准立项工作,并对其工作范围、工作制度有效性等进行重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恢复运行或予以撤销。
在市场监管总局严格国家标准研制周期管理的大背景下,国家标准申报单位、起草单位和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必须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申报单位做好前期规划与沟通协调,起草单位要高效执行、保证质量,技术委员会要加强管理与监督考核。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标准研制工作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标准支撑,助力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推动各行业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2024年12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印发《关于严格国家标准研制周期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国家标准研制周期指国家标准从计划下达到报送报批材料的期限。
PS:总局通知“十五条”硬性规定
1.要求强制性标准国家标准研制周期一般不得超过24个月,推荐性标准一般不得超过18个月。
2.不能在项目计划规定期限内报送的,应当提前30日申请延期。
3.强制性标准延长时限不得超过12个月,推荐性标准延长时限不得超过6个月。
4.2025年1月1日起,国家标准研制严格实施周期管理,通过“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管理标准研制周期,超期的项目计划将自动冻结,标准归口单位不能再进行任何操作。
5.对于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国家标准研制任务,加大计划项目跟踪督办力度,确保按期完成研制。
6.确实因客观因素造成项目计划超期的,标准归口单位应书面说明超期原因、具体措施、后续工作安排等,经主管部门同意,按程序报国家标准委批准解除冻结。
7.重点项目计划研制进展缓慢的,标准技术司及时发出提醒敦促函,督促加快工作进度。
8.对自动冻结的项目计划,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报请国家标准委委务会审议后,公开发布计划终止通知,正式终止项目计划。
9.对于终止的项目计划,原则上不支持重新申请立项。
10.确有需要重新申请立项的项目计划,标准归口单位应当说明理由、问题解决情况、保障项目计划按期完成的具体措施、后续工作安排等,并对完成时间作出承诺。
11.重新申请立项的项目计划,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补助经费不再重复支持。
12.对标准研制周期严重不达标且项目计划完成情况排名靠后的技术委员会,可作出暂停标准立项的决定。
13.重新评估该技术委员会工作范围、工作制度有效性、恢复工作的必要性,视评估情况恢复运行或予以撤销。
14.连续两次被作出暂停标准立项处罚决定的技术委员会予以撤销。
15.对标准研制周期严重不达标的部门、行业协会予以提醒敦促,必要时报送国务院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

© 2025 华盛通标标准研究院/华盛通标(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25106059号-1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